重启煤电之外,欧盟正利用中国光伏产业缓冲压力
▲6月15日,重启之外正利埃及开罗,煤电在埃及开罗举行的欧盟地区能源会议上,以色列与欧盟签署一项天然气贸易协议。用中业缓该协议将是国光欧盟首次允许以色列天然气大规模出口到欧洲。 文| 孔雪 近几个月来,伏产为应对严重的冲压能源困境,不少欧洲国家加大了对煤炭、重启之外正利石油等传统能源的煤电依赖。6月21日,欧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欧洲各国“不能倒退回肮脏的用中业缓化石燃料时代”。 然而,国光重启煤电并不意味着欧盟即将在能源政策上开历史“倒车”,伏产事实上,冲压欧盟已然加快了能源转型的重启之外正利脚步。 一方面,欧盟的一揽子环保方案“Fit for 55”在今年6月取得重大突破,欧洲议会以绝大多数票通过了该计划的三个核心内容:修订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新的碳边界调整机制和社会气候基金。 另一方面,近几个月来,欧洲各国加大了对中国光伏等清洁能源产品的引进力度。今年5月,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发表报告提出,欧洲绿色能源的发展将进一步依赖中国相关产业配套。 1 一 “左右互搏”的能源政策 6月20日,奥地利总理卡尔·内哈默宣布将重启并改造本国在梅拉赫区的发电厂“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再次用煤炭发电”。 6月20日,荷兰气候和能源部长罗布·杰滕宣布,内阁即将修改法律,解除对本国燃煤厂最高35%容量运行的限制,允许这些工厂满负荷运转至2024年。 6月19日,德国经济部宣布将重启国内燃煤发电厂,以增加最多10吉瓦的发电量,超过了德国历年来的年新增光伏发电量。 6月16日,据路透社报道,希腊政府将本国燃煤电厂退役的计划推迟到2028年,并且加大了今年和明年的计划煤矿开采量。 6月27日,法国能源转型部发布声明,表示目前“正在考虑”今年冬天在法国东部的圣阿重新开放今年3月关闭的燃煤发电站。 事实上,欧洲地区对煤炭政策的放松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就初现端倪。 2月底,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就曾表示,该国可能会重新开放已关闭的燃煤电厂。随后不久,意大利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Enel SpA表示,将取消其在意大利的两个最大的燃煤电厂改造成天然气的计划。 今年4月,据彭博社报道,波兰表示“希望在2049年后使用煤炭发电,以加强其能源安全”,而根据《欧盟绿色新政》,欧洲达到碳中和的时间点是2050年。 同样是4月,英国电讯报披露,英国商务大臣夸西·克瓦滕致函给计划在今年关闭的燃煤电企业,要求他们在今年冬天“保持涡轮机运行”。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欧洲燃煤发电量激增51%。 一方面加快征收碳排放税的进程,另一方面强化本地煤炭产能,这些看起来有些“左右互搏”甚至“双标”的举措背后,是欧盟面对能源短缺的“灰犀牛”和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得已作出的应对。 2 凛冬将至:气候变化加剧危机 其实,早在俄乌危机之前,2021年欧洲的能源短缺已然十分严重,法国、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国的金属冶炼、化肥生产企业曾一度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据Statista统计,2021年12月,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匈牙利、希腊等国的每月平均电价相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400%左右,从每兆瓦时四十欧元上下飙升至每兆瓦时两百多欧元。 根据欧洲环境政策研究所(IEEP)研究,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极端天气和气候异常带来了空前的供暖和制冷高峰,以及2021年的消费回暖造成的能源需求增加。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3S)的评估,2021年欧洲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和最冷的冬天,还伴随火灾、旱灾和洪涝灾害。而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在今年6月发布的消息,2022年很可能是自1950年以来第三个“三峰拉尼娜”(北半球连续三个冬季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其带来的气候变化、温度和降水波动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也就是说,在能源短缺的阴云之下,2022年下半年欧洲的能源需求还可能会因为极端天气进一步增长。 咨询公司 Rystad Energy 估计,到今年10月底,欧盟的天然气储存设施可能达到三分之二的存储水平,低于欧盟此前提出的五分之四的目标。6月30日,《经济学人》发表文章警告,如果正在维修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没能在维修结束后按时重新启动,今年入冬前欧洲天然气存储水平可能仅有60%。 欧盟国家大多在10月份入冬,凛冬将至,留给欧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3 欧洲国家发展新能源,利好中国相关产业 能源困局之下,欧洲会怎么做? 煤炭显然不是一个长期性的选项。即使各国政府能克服政治压力,目前欧洲地区的煤炭产能当量也并不大。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即使能够顺利恢复封存停产的燃煤厂、补齐老化设备、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全部产能也仅约合280亿立方米天然气。难以弥补欧盟今年3月在“REPowerEU”一揽子能源方案中提出的约合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能源替代缺口。 而核电发展因为其安全隐患和废料处理难题,欧洲政府推动核电往往存在政治风险,再加上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审批复杂等特点,短期内进一布推动扩产难度也很大。 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根据光伏咨询机构PV InfoLink对中国海关出口数据的分析,2022年1-5月,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达到了63.4吉瓦(GW),同比增长102%。其中,欧洲地区1-5月累计进口33.3吉瓦,同比增长144%,占出口总量的52%,是五大销售区(欧洲、亚太、美洲、非洲、中东)中需求增长强劲、需求总量最多的地区。其中进口中国光伏组件超过1吉瓦的欧洲国家已有七个:荷兰、西班牙、德国、波兰、希腊、葡萄牙、法国。 据预测,今年欧洲市场对中国的光伏组件需求有望达到65吉瓦,超越2021年创下的40.9吉瓦纪录。 此外,今年4月,由我国企业建设的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港风电厂正式投入运营,圆满完成了我国海上风电整机项目出海欧洲的首秀。 近日,在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多位国际政要和专家向新京智库表示,欧盟解决能源困境唯一的出路是“押注”新能源。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对新京智库表示,俄乌危机以来,欧洲付出了很大代价,欧洲很多国家在能源方面遇到了困难,需要“从挪威、美国、卡塔尔、印尼、日本来获得这方面的能源帮助,但是这也是不够的,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加速我们的能源转型,这个冲突(俄乌)反倒会迫使我们尽快向绿色能源转型”。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宾·尼布勒(Robin Niblett)认为,能源的压力将进一步鼓励“政府间消除障碍,实现能源电网和油气网在欧盟国家内部和英国和欧盟之间互联互通”。 丹麦驻华大使托马斯·穆勒(Thomas Østrup Møller)表示,重启煤炭是一个过渡阶段的行为,因为“如今产生一个单位的可再生能源发的电要比煤炭一个单位所发的电便宜,再去使用煤炭并不是一个经济的行为”。 下一步,欧盟可能将加快投入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怎么样生产太阳能、风能,我们已经了解这些技术,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提高效率,这才是我们需要合作的地方。”穆勒大使表示,“要想克服目前的这种危机,唯一的做法就是全球各个国家必须要进行更好的合作。” 能源短缺的“灰犀牛”,促使欧盟加快能源转型、寻求国际合作已经成为趋势,而这将为中国的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撰稿|新京智库高级研究员 孔雪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社科院报告:因能确保稳定收益,日企在华经营意愿增强
- 陈吉宁任上海市委书记
- 增强新动能 实现新跨越——甘肃建投集团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发展观察
- 暴跌20%!金融巨头单季亏了295亿,将裁员9000人!特斯拉又遭召回,什么情况?美国重磅数据出炉
- 空头突袭!美国数据意外“大爆表” 黄金大跌近20美元
- 英国推迟财政预算 英镑升至六周高位 下周加息75个基点?
- 高壁垒铝塑膜缘何现过剩隐忧?
- 李诞:我本质上不是那么能成大事的人,可以接受不好的结果
- 海运承担80%以上的国际贸易,如何保障安全?
- 北美观察丨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2.6% 经济学家普遍预期悲观
- 黑龙江:高质量秋整地筑牢丰收之基
- 市场大幅回落 579亿资金出逃!
- 意大利内阁通过2023财年预算法案 侧重于应对能源危机
- 缓冲型ETF成熊市避风港 今年以来资产规模飙升80%
- 但斌称订好11月初机票回国 曾坦言自己“今年做的不好”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低迷 苹果Q3出货量逆势增长
- 花旗:业绩指引过于保守 下调戴尔科技目标价至53美元
- 韩国延长LNG进口关税减免 高通胀下缓解消费者压力
- 上热搜的“光腿神器”和电热毯,到底有什么神奇?
- 光大证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润34.06亿元同比增加4.57%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董事长落马,净利曾连降3年,8.81亿元股权被拍卖!中原信托有多难?
- 疫情“倒逼”,韩国老年人去年网购次数大增142%
- 是多愁善感还是病态矫情?动物们流泪为哪般
- 北京近期报告感染者住址、工作地位置图一览
- 中国男孩比十年前长高了1.6厘米,女孩长高了1.5厘米
- 个人养老金制度解读丨朱俊生:参与养老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与产品将扩围 建议采取生命年金的领取方式
-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十五项举措 加大金融纾困解难力度
- 辽宁大连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 均在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中发现
- 朱俊生:参与养老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与产品将扩围 建议采取生命年金的领取方式
- 3月新能源车同比增长超1倍!但资本市场却遭遇回调,涨价和疫情影响或于5~6月显现